新能源技术“多线突围”——从核聚变到海洋能的绿色未来

核心要点:核聚变“点火”接近商用,海洋温差能发电试验成功。
全球能源转型加速,新能源技术呈现“多路线并进”态势:核聚变领域,中国“人造太阳”(EAST)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403秒(2025年新纪录),美国SPARC核聚变实验堆首次实现净能量输出(输出能量>输入能量),商业化核电站预计2035年前后落地;太阳能方面,钙钛矿光伏电池效率突破33%(实验室阶段),叠加晶硅的“叠层电池”量产效率达26%;海洋能开发取得突破——浙江舟山试验“温差能发电系统”,利用表层海水(25℃)与深层海水(5℃)的温差驱动涡轮机发电,单机容量达1兆瓦;风能领域,16兆瓦海上风机叶片长度超120米(相当于一架波音747翼展),年发电量可供数万户家庭使用。政策支持与成本下降(如光伏度电成本<0.1元)推动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。